當前,氣溫升高、降雨較多、濕度較大,菌類生長進入旺盛期,同時也進入了因誤采誤食有毒野生
蘑菇引起
食物中毒事故的高發(fā)期。為
預防野生毒
蘑菇中毒事故的發(fā)生,柳州市市場
監(jiān)管局發(fā)布
食品安全提示,請廣大市民群眾以及
餐飲單位不要自行采摘、食用、制售野生蘑菇等菌類。
毒蘑菇(毒蕈)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類。我國的蘑菇種類繁多,分布的地域也非常廣,森林、平原、路邊等都可以采到。目前,在我國已鑒定的蕈類中,可食用蕈近300種,有毒蕈約100多種。
一些野生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,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(tài)、氣味、顏色等外貌特征難以辨別其有毒或無毒。而且在野外,無毒蘑菇往往與有毒蘑菇混生,無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絲的沾染,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也可能沾染毒性,所以即便食用的是無毒品種的蘑菇,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。
毒蘑菇所含毒素較復雜,因地區(qū)、季節(jié)、品種和生長條件不同而各異。毒蘑菇中毒潛伏期為2小時至24小時,有的僅為10分鐘左右。誤食毒蘑菇,肝損害型中毒最為兇險,表現(xiàn)為惡心、嘔吐、肝區(qū)疼痛等癥狀,部分患者可能會伴有精神癥狀。目前,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,且中毒癥狀嚴重,發(fā)病急,死亡率高。
毒蘑菇中毒的幾種臨床表現(xiàn)
毒蘑菇常見的臨床表現(xiàn)分為五種類型:胃腸炎型、神經精神型、肝腎損害型、溶血型和光敏性皮炎型。
胃腸炎型:潛伏期10分鐘到6個小時不等,以2小時左右較為常見,主要表現(xiàn)為惡心、劇烈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、病程短、易治愈。
神經精神型:潛伏期一般為6~12小時,除急性胃腸炎癥狀外,還表現(xiàn)為神經興奮、精神錯亂和抑制,也可能伴有多汗、流涎、脈緩、瞳孔縮小等,病程短,無后遺癥。
溶血型:潛伏期一般為6~12小時,除急性胃腸炎癥狀外,可有貧血、黃疸、血尿、肝脾腫大等溶血癥狀,嚴重可能導致死亡。
肝腎損害型:此種類型最易被耽誤治療,因為多數(shù)此類型的患者在發(fā)病后會有1~2天的“假愈期”,即經相應治療后,癥狀逐步緩解甚至消失,但一兩天后病情會迅速惡化,致使患者出現(xiàn)以腎衰竭為主的多器官衰竭。潛伏期6小時到數(shù)天,病程長至2~3周,該型中毒最為兇險,如不及時積極治療,病死率極高。
有效防范野生毒蘑菇中毒風險
預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采、不買、不食野生蘑菇。
不采摘。踏春郊游時,不要因為好奇或為滿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。路邊草叢等處的野生蘑菇,鑒別其毒菌并不容易。
不購買。勿在路邊攤販購買蘑菇,即使在正規(guī)市場上購買野生蘑菇,也不能放松警惕,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,不要偏聽偏信,輕易購買食用。
不食用。家庭餐飲、集體聚餐要慎食野生蘑菇,提供餐飲服務、民俗旅游等單位也不要加工野生蘑菇,以確保飲食消費安全,避免中毒事件發(fā)生。
在此,柳州市市場監(jiān)管局提醒廣大市民群眾,目前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,且發(fā)病急,死亡率高。若不慎食用野生毒蘑菇,應盡快到最近的醫(yī)療機構救治,若涉及食品安全問題的,請及時撥打12315向市場監(jiān)管部門進行投訴舉報。
本文關鍵詞: